湖南國醫專科學校時期
1933年冬,湖南中醫藥界名流吳漢仙、張牧庵、易南坡、劉岳侖、王紓青、鄭守謙、郭厚坤、黃菊翹等人發起創辦湖南國醫專科學校。
1934年春,湖南國醫專科學校正式成立,吳漢仙擔任校長,易南坡任董事長兼顧問,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任名譽校長。
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時期
1952年冬,湖南省衛生廳派唐構宇等籌建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
1953年9月30日和10月7日,分別經中南行政委員會衛生局和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批準正式成立。
湖南中醫學院時期
1958年底,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創辦湖南中醫學院,籌建者為崔洪源、譚日強等。
1960年11月1日,湖南中醫學院成立大會召開,隨后確定這一天為校慶日。
1986年,中共湖南中醫學院第三屆黨員代表大會討論確定校訓:文明 求實 繼承 創新。
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學成建制并入。
2002年,湖南中醫學院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合并,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
湖南中醫藥大學時期
2006年2月14日,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
2006年11月26日,正式掛牌更名。
2012年2月22日,經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批準,湖南中醫藥大學自2012年起調整至本科一批錄取。[1][2]
折疊編輯本段學術研究
折疊科研機構
截至2013年,該校建設有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7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1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4個、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SPF級實驗動物中心1個。[3]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第一附屬醫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湖南省中藥粉體與創新藥物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粉體關鍵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醫藥粉體技術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經穴-臟腑相關重點研究室、超微中藥臨床應用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
血管生物學實驗室、病理生理實驗室、針灸生物信息實驗室、中藥藥性與藥效實驗室、中藥藥理(心血管)實驗室、中藥鑒定與資源實驗室、肝臟病理實驗室、分子病理實驗室、皮膚免疫與病理實驗室、中藥制劑實驗室。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中醫診斷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
心臟病診療中心和微創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中藥現代化科研實驗室、中醫內科學、針灸生物信息分析、中醫病癥實驗室
SPF級實驗動物中心
湖南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折疊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該校有在研課題830項,科研經費1.2億元,參與973計劃項目6項、863計劃項目3項、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2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0項、國際合作專項2項。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2項,其中"中藥超微粉體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中藥新藥51個,科技成果轉讓41項,科技開發和新藥轉讓費9518萬元。獲國家專利23項。該校通過項目實施帶動湖南省42個GAP基地建設,中藥種植面積達70萬畝,年度新增產值7億元。承擔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37項,獲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
折疊學術期刊
該校辦有《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湖南中醫雜志》、《東方藥膳雜志》三種公開發行學術期刊,為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數據庫收錄。
折疊學術資源
截至2014年,該校圖書館藏文獻資源總量達98萬冊,其中印刷型文獻63.6萬余冊,線裝古籍1.2萬冊;數據庫12個,其中電子書刊35萬余冊;各類報刊累計達到1000種。
折疊編輯本段辦學實力
折疊院系專業
截至2013年,該校設有21個本科專業,分屬于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5個學科門類,擁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其中中醫學專業開設7年制本碩連讀專業,設置有中醫學臨床、中西醫臨床和針灸推拿學3個專業方向。
學院 |
專業 |
醫學院 |
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 |
中醫學院 |
中醫臨床醫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 |
第一中醫臨床學院 |
口腔醫學、醫學檢驗 |
第二中醫臨床學院 |
中醫學 |
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
中西醫結合學院 |
七年制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 |
藥學院 |
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中藥專科 |
針灸推拿學院 |
七年制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 |
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技術、公共事業管理學、市場營銷學 |
人文社科學院 |
英語、應用心理學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含涉外護理方向)、護理專科 |
湘杏學院(獨立學院) |
應用心理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醫學 |
國際教育學院 |
|
繼續教育學院 |
|
研究生院 |
|
體育藝術部 |
|
社會科學部 |
|
折疊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該校擁有醫學基礎、臨床技能、藥學基礎、藥學技能和綜合信息5大教學實驗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40萬元以上的貴重儀器設備11臺件。其中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3個。各類教學實驗室能開出實驗項目570個。[3]
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
中醫機能實驗室教學中心
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
醫學基礎實驗中心、藥學技能教學實驗中心、中醫診斷教學實驗室
折疊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該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1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10個、校級重點學科9個。中醫診斷學在本學科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校級精品課程21門。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點16個,碩士點34個。
博士后流動站:
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一級博士點:
中醫學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
一級碩士點: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國家重點學科:
中醫診斷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醫眼科學、中醫外科皮膚學、中醫藥信息學、方劑學、中醫肝膽病學、針灸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男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藥用植物學。[4]
省級重點學科: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藥學、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5]
折疊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該校擁有在職教職工1208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實驗室人員837人;正高職稱教師118人、副高職稱教師342人;博士生導師178人,碩士生導師374人。
該校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4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級名醫38人。省部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名師2人。湖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及后備人選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5]
國家級教學團隊:
中醫診斷學教學團隊[6]
省級教學團隊:
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團隊、方劑學教學團隊、針灸學教學團隊、中醫診斷學
折疊辦學成果
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承擔國家規劃教材參編85本,其中主編29本,副主編30本。
國家級精品課程:
中醫診斷學
省級精品課程:
中醫診斷學、方劑學、針灸學、 推拿手法學、刺法灸法學、實驗針灸學、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醫藥信息學-MATLAB應用、大學英語
折疊合作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外部發展空間。學校為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臺及外國留學生的單位,2009年獲批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湖南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設于我校,已為28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700多名學員。1990年以來,學校先后多次選派專家、教授赴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留學訪問,并派出數批醫療隊赴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防病治病。與美、英、日等國家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加拿大中央學院、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新加坡中醫學院等建立了醫療、教學、科研合作關系。[5]
折疊附屬醫院
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共有病床11132張。第一附屬醫院被列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第二附屬醫院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中醫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十所全國重點建設中西醫結合醫院之一。附屬醫院醫療設施先進,臨床科室設置齊全,擁有一批知名的中醫臨床專家。擁有肝病、眼底病、皮膚瘡瘍病、肛腸病、兒科、骨傷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內科、針灸科、腦病、腫瘤等11個國家重點中醫專科(專病)中心。有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3個。